嘉兴:六个“着力”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

发布日期:2024-05-29 11:2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农村养老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更事关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近年来,嘉兴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坚持养老服务扩面提质,重点聚焦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促使农村养老工作从“数量覆盖”向“质量提升”转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着力提升支付能力。嘉兴市完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为群众算好“经济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档次个人缴费体系。从2023年1月1日起,嘉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为每人每月340元。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扶持,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帮助其脱贫增收。2023年,嘉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万元,较上年增长7.3%。为不断提升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嘉兴市开发面向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管理的公益性岗位。2023年设置城镇困难户“爱心虚拟岗”和低收入农户“飞地抱团”等资产性增收公益岗828个,推动城乡困难群众人均同步增收300元每月。

着力加强产业扶持。嘉兴市大力扶持配餐就餐、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桐乡市统筹新建小区配套用房,打造“一老一小”融合服务养老驿站192个,日均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等服务近7000人次。嘉兴市统筹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设施给予运行补贴,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通过培优引强,推动镇、村两级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全覆盖。按照“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终端+定制式服务”,嘉兴市为384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将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居家上门医护纳入养老服务补贴、长护险基金使用范围。

着力补齐设施短板。为实现“机构跟着老人走,服务就在家门口”目标,嘉兴市、县两级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并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新建农村集聚区同步规划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持续开展的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让嘉兴市所有农村敬老院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二级以上;每个镇建成1家以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80%以上的镇建成集机构养老、康复护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镇级养老服务综合体。全市72个镇(街道)建成80个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康复辅助器具租赁,以及日托、短托服务;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12家,拓展建设295个睦邻点。

着力加快人才建设。围绕满足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刚需,嘉兴市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送学上门等形式定期举办养老服务骨干培训班,重点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为鼓励引导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嘉兴市对中高职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给予每人3万~5万元的入职奖励;对直接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的人员,根据不同技能等级给予每人每月200元~1200元的特殊岗位津贴。同时,为养老护理人才搭建广阔展示平台,对参加市级竞赛前3名获奖者授予“嘉兴市技术能手”等称号,并给予3000元~1万元奖励。近年来,12名选手通过竞赛获得“浙江省技术能手”“嘉兴市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购房优惠等激励政策。

着力营造社会氛围。为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性,嘉兴市为688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水表、防跌倒雷达等设备。开展“善居工程”暖巢行动,2023年按最高2万元标准,为288户困难老年人改善家庭居住环境。嘉兴市连续多年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送欢乐下基层”活动。2023年,南湖区东栅街道新南社区等5家单位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选树“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先进典型76个,建设“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教学点100个。同时,嘉兴市不断优化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完善涉老矛盾纠纷预警化解机制,开通老年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热线,对首次办理证明、确认遗嘱公证的,免费或减半收费等,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为保障重度失能老年人生活品质,嘉兴市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及系列配套政策,实施市域统一、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5.42万名参保人员支付每人每年1.6万元的长期护理基金。“互联网+”嵌入医养护服务中,嘉兴市所辖7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县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80个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配备智慧助餐等智能终端;培育智慧化医养结合示范项目10个;出台《互联网惠老助餐管理和服务规范》市级地方标准。嘉兴市全面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制度,每年由政府出资3000余万元为所有户籍老年人购买1份政策性保险,为养老服务场所投保一份综合保险。2023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理赔额超过1800万元,平均赔付率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