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精心指导、大力关心嘉兴民政工作,为嘉兴民政政策创新、突破难点指明方向,我市多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社区发展基金会建设工作得到省委副书记黄建发批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和医养康养体系建设工作得到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现代社区建设工作两次获省民政厅沈铭权厅长批示肯定。我市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情况获中央电视台报道。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幸福颐养,推动养老服务水平提质增效。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研究制定“浙里康养”金名片嘉兴贯彻意见,推进新时代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长护险创标提效试点实施方案,将养老机构失智人员纳入待遇保障范围(嘉善县);率先出台养老服务补贴实施细则、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实施办法,实现养老服务补贴与社会救助、长护险制度无缝衔接,实现市域范围内评估结果共享互认。二是试点工作细化落地。全面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为1820个失能(失智)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专业上门服务13.82万人次;深入推进14个城乡社区养老试点,围绕41项突破性抓手,形成“时间银行”农村互助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养医护”等新路径;推进省“浙里康养”应用落地,南湖社会助餐、秀洲家庭床位等场景上线“浙里康养”1.0版。三是“机构跟着老人走”加快推进。完成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点,今年以来建设“一里居”“睦邻点”23个。四是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建设智慧养老院12家,80家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42张、持证养老护理员702人、老年人助餐服务2080人、社区嵌入式养老床位1234张。五是人才队伍难题有效破解。通过发展专业学历教育、落实入职奖补政策、选树先进典型,破解养老人才队伍专业技能低、工资收入低、职业认可低“三大难题”,将在全国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会议上做交流发言。
(二)聚焦“现代社区”,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提速争先。一是“四张清单”全面落地。全面完成省“四张清单”中涉及民政的指标任务,其中,建成三星级以上社区服务综合体46家、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达18.32人,社工站覆盖率、救助家庭探访率均达到100%。二是“五社联动”深入推进。率先出台“五社联动”规范性文件,推动基层治理专业化、精准化、协同化;率先发布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建成居民会客厅628个,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型样板。三是专业力量不断加强。健全完善社工人才培训培养体系,率先发布学校、医务社工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培养社会工作心理顾问,加入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的心理疏导服务;制定出台加强村民代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村民代表、网格联户勤走访等履职“十条”,打造务实有效的村民代表队伍作用发挥机制。四是邻里氛围更加浓厚。启动邻里节主题活动,开展“最美”系列评选表彰,举办全市“两约”擂台赛,全面展示“两约”在村社治理、邻里融洽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三)聚焦精准帮扶,推动大救助体系持续深化。一是试点成效不断深化。全面完成全国“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建立健全了村级党组织统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相关工作经验在《中国民政》刊发推广;深化救助领域数字化改革,打造村社关爱、支部结对、品牌项目等“党建+社会救助”特色场景,不断创新智慧救助模式。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制定困难群众“生活无忧”十助专项行动方案,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健全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机制,线上依托“幸福嘉”场景作用,动态预警困难对象4.57万人,部门协同救助13.99万人;线下建立全市困难家庭多部门联动救助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发现、定期复核、协同救助实现多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三走”行动,目前已发现困难群众1654人,采集困难需求2017条。三是帮扶渠道更加多元。低保标准全市统一提高到1070元/月,增长16.3%。开展“暖巢行动”2.0提升帮扶,今年完成700户(累计2535户),实现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改造提升全覆盖。联合财政、人社、残联等部门创新开发面向困难对象的公益岗位,目前成功匹配201人。
(四)聚焦人人向善,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慈善主体。创新推动社区发展基金会建设,印发《嘉兴市社区发展基金会管理办法(试行)》和工作指导手册,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42家,募集慈善资金8000多万元,相关做法得到省委办公厅每日信息刊发,被省民政厅《浙江民政信息》予以推广。二是搭建慈善平台。搭建“多多益善”公益平台,打造“指尖公益”,上线慈善众筹项目14个,募集资金200多万元。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通过召开慈善大会、加“五社联动”、建设慈善基地、打造“慈善夜市”、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一步营造了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浓厚氛围。
(五)聚焦暖心服务,推动社会事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殡葬改革成效显现。稳步推进市区殡葬体制改革,嘉兴新福便民服务中心馆区预计明年1月底建成启用;出台惠民殡葬基本服务全流程免费政策,推动惠民殡葬政策提标扩面。二是婚登服务不断优化。开展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全市6家单位获评全省5A级婚姻登记机关。三是地名管理不断规范。抓好新《地名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地名文化传承保护,编篆完成《嘉兴历代地图集成》《先秦地名宣传片》《嘉兴中心区域图》。四是未保工作统筹推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发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实现100%实体化运行。
(六)聚焦数字化改革,打造民政领域硬核成果。今年,我市共获得14个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获得省、市领导批示3次;幸福嘉、平湖市困难群体精准画像、海宁市公民遗产“省心办”等应用场景在全省民政系统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作交流展示;平湖市“精准画像”和秀洲区“家庭养老床位”分别入选第二批全省民政系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优秀案例。
二、存在问题
一是从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看,救助模式需加快转型。目前主要以物质类帮扶为主,转型为专业化、个性化、发展型的“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还需加大力度。二是从民政系统除险保安角度看,风险隐患仍然存在。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三峡移民群体中的少数人员等风险不时发生,需要时刻警惕。三是从社区服务供给看,老旧小区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尚需破题,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推进还有诸多困难。四是从服务民生需求看,服务的精准性、政策的有效性、功能的多样性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民政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增进民生福祉、健全城乡治理体系等方面下功夫,自觉对标“两个先行”,奋力实现“两个率先”,以“五张金名片”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品质服务”的理念,全力打造具有民政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一)创新建设“现代社区”金名片。对标现代社区建设“564”总体架构,积极打造民政领域硬核成果。一是抓试点任务。提炼推广平湖市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邻治理”模式,指导好嘉善县洪溪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持续深化海宁市全省“五社联动”提质增效行动试点、桐乡市第四批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二是抓服务创新。全面推进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为老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2023年新增不少于55个。城乡社区“居民会客厅”实现全覆盖。三是抓“五社联动”。探索多形式、多渠道五社联动实践路径,开展示范案例推选,及时形成更多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实施清廉社会组织创建行动,全面建立社会组织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推进社会组织党风廉政和规范化建设。四是抓队伍建设。实施“头雁引领”行动,加大村(社区)书记主任培训力度;抓好村民代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的落地,总结形成村民代表作用发挥机制嘉兴模式;落实好专职社区工作者“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明确职责、加大培训、提升能力。
(二)持续擦亮“浙有众扶”金名片。围绕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要求,不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一是不断健全救助机制。规范助联体运行,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线下”服务;深化“三走”行动、探访关爱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慈善资源深入参与社会救助,为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服务,推动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不断完善预警机制、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和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机制。二是不断提高救助水平。推进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全面实施困难群众生活无忧“十助”行动,进一步形成救助工作合力。三是不断深化全国试点。持续深化“党建+社会救助”全国试点,推动“党建+救助”应用场景落地,不断创新智慧救助模式。
(三)迭代推进“浙里康养”金名片。加快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构建医康养护无缝衔接的“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新模式。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打造“浙里康养”金名片实施意见,聚焦“3+1+1”突破性抓手,深入完善长护险嘉善试点、全省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镇(街道)康养联合体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等一批配套政策文件。二是出台服务清单。出台市级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为老年人提供结合本地实际的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补齐设施短板。推动村(社区)照料服务中心功能提档升级,加大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老年活动设施;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加快社区、特别是老年人密集小区养老“一里居”“睦邻点”建设,深度打造“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四是深化试点任务。推动城乡社区养老试点扩面提质,围绕41项突破性抓手,不断探索形成新路径、新成效;巩固数字化改革成果,迭代升级应用,加快建设“智慧养老社区-服务e卡通”场景,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推动智慧养老发展。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全面开展“金蓝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到25人以上。六是实施民生实事。新开办示范性老年食堂8家、新建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全面发放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试点探索建设村(社区)健康颐养中心。
(四)加快打造“善行浙江”金名片。创新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全面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培育慈善组织体系。2023年,慈善组织突破100家,镇(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实现全覆盖,鼓励村级设立社区发展、共同富裕等专项基金。二是打造公益慈善空间。整合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社工站资源,打造若干个示范型慈善基地;推动在全市大型商业广场、图书馆、体育场馆、连锁门店等公共场所打造一批慈善公益空间,全面营造处处有善、人人慈善的浓厚氛围。三是营造慈善更浓氛围。高质量完成慈善总会换届工作,推动慈善总会向枢纽型、行业性转变;开展嘉兴慈善奖评选表彰,通过选树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适时召开全市慈善大会。四是深化数字化改革。推广应用多多益善平台和省级慈善资源精准对接、慈善人才培育两个试点场景,拓宽困难群众帮扶渠道。
(五)全面提升“暖心服务”金名片。以高质量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事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深化殡葬改革。施行市本级惠民殡葬政策,减轻群众治丧负担;开展殡仪馆、公墓星级评定,提升设施品质、改善服务环境,提高群众办丧满意度;推动人大立法,引导树立节地生态、移风易俗殡葬新风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启动市公墓沈家桥墓区扩容及嘉兴市区骨灰安息堂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地名文化。继续抓好新《地名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出版《红船精神与嘉兴地名》。三是推进婚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探索推进婚姻文化展示厅、婚姻文化基地建设。四是加强未保工作。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加快镇(街道)未保站建设,2023年实现全覆盖。五是做好移民工作。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现精准帮扶,探索开展青年移民群体综合素质提升行动,促进移民家庭和后代融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