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创新方式依托载体,探索发展型社会救助

发布日期:2023-09-15 09:1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发展型社会救助将发展维度引入社会救助政策理念,是我国新发展阶段助推共同富裕,实现全民共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的战略举措。近年来,桐乡市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助联体功能,依托爱心驿站、共富工坊、残疾人之家等载体,以移风易俗共富基金、爱心医院慈善基金等创新方式为助力,多渠道、多形式满足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品质提升、增收赋能、互助关爱等多元化需求,以社会投资为取向,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为贫困家庭提供各类救助服务,扎实推动社会救助从兜底保障向发展型迈进,助力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施“暖巢行动”,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住房需求。

今年5月,桐乡2023年暖巢帮扶·共富“桐”助3.0行动启动。全市40户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全屋改造提升+配装生活家电”的“升级版”福利,在焕然一新的暖巢中体会共富共美。自2018年“暖巢帮扶”行动开展以来,桐乡一直致力于为困难家庭改善居家环境,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着想,切实减轻困难群众负担,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98.8万元,让805户家庭的居家环境得到改善,获得一致认可和好评。除“暖巢帮扶”外,桐乡还创新出台了退出宅基地农户优惠购房政策,为无力建造新房的困难群众开辟了一条新路,在自愿永久放弃宅基地后,他们就能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购买一套新公寓,圆上“安居梦”。

实施“助联慈善”,帮助病患家庭解决健康需求。

在桐乡的每个村(社区)都设有“爱心驿站”,每季度安排专职社工上门为困难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日常结合各村实际提供暖心公益服务。为切实减轻困难家庭患者住院就医压力,“慈善爱心医院”依托多家爱心企业,捐资成立“爱心医院慈善基金”,使困难群众在得到医保、商业保险的报销后,还可以得到自负部分80%的救助,实现救助前移、救助整合,使困难家庭患者得到均等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近一年来,慈善爱心医院已累计救助700余人次,慈善基金救助44万余元,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

实施“助残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需求。

为保障精神、智力等特殊残疾人就业,桐乡已高品质、规范化建设“残疾人之家”17家,庇护照料残疾人628名。结合桐乡产业特色,支持机构内残疾人制作中国结、编织包等手工艺品,并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网销全国,形成具有桐乡特色的助残共富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双箭橡胶、恒泰纸管等福利企业41家,集中招收肢体、听力、言语等残疾员工2300余人,结合灵活就业帮扶,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95%。

实施“智慧养老”,帮助困难老人解决生活需求。

完成“e桐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应用平台建设,上线微信小程序端,为失能、部分失能及特困人员提供在家订餐、健康管理、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生活服务等个性化需求,让老人在家也能拥有便捷、精准、专业的服务体验。为37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配置智能服务终端,实现智慧堂食、智慧送餐、指标管理、能力自评、运营监测、流量监测、无感测温、智慧结算、远程问诊、社会参与等10项功能应用,用“数字化”为困难老年人赋能智慧贴心服务。目前,桐乡已建成养老驿站92家,日均服务困难老年人达800余人次。

实施“移风易俗”,帮助困难村民解决人情需求。

以桐乡市入选全国妇联移风易俗工作试点、省民政厅移风易俗观察点为契机,洲泉先行先试开展移风易俗实践探索,推出嘉兴首个共同富裕移风易俗指数,成立桐乡市首个“移风易俗共富基金”。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成果转化,将移风易俗节约的资金流向困难群众帮扶,义马村乡贤募集移风易俗共富基金5万元,救助本村困难家庭3户。今年以来,通过发放爱心餐、捐赠扫地车等,以移风易俗助推民生保障、社会公益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

实施“共富工坊”,帮助低收入者解决发展需求。

聚焦需求和劳动力“两张清单”,引入浙江蚕缘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黄金茧·共富工坊,通过组织牵线、技术搭桥、平台对接,推动“黄金茧”优质蚕种落到320余家农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5户,累计带动蚕农增收近300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实现点“丝”成“金”。华腾牧业“奔富猪舍”面向低收入农户创设“飞地认养促增收”项目,通过猪苗认养、托管饲养、产品代销等帮扶举措,使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