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民政局牵头的“长期护理制度”项目获评“嘉兴市十大人民满意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近年来,嘉兴市民政局紧紧把握民生“脉动”,认真听取和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养老服务需求和呼声,高质量谋划推进养老领域民生实事项目。2017年,市民政局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积极会同医保部门探索研究,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覆盖全民、市域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五统一”举措融合城乡养老发展,有效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更广覆盖、更优保障、更快理赔,让广大老年人全面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把好事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近期,经全市全体人大代表评选和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研究,“建立并实施长期护理制度”项目成功获评“嘉兴市十大人民满意民生实事项目”。
一、聚焦顶层设计,统一城乡政策制度。充分发挥城乡均衡发展优势,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和幸福颐养标杆区先行市发挥重要政策制度支撑作用。按照市域统筹、城乡统筹总体思路,以“要做就做最好”的担当,创新出台《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和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失能等级评定、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护理服务项目管理等多个配套文件,打破传统社保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所有参保人员不分户籍、不分年龄、筹资和待遇水平不分高低,全部实行统一标准。目前,筹资标准统一为上上年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25%,每人每年120元,其中个人缴费30元,职工医保人员单位缴费9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员财政补助90元。只要符合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不论生活在城市或农村,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范围,实现老年人参保、享受待遇城乡标准一致。据统计,目前参保率达到99.71%,享受待遇的老年人近4万人。
二、聚焦刚性需求,统一能力评估标准。市域内采用一套评估标准,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服务计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制定《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定办法》,从老年人疾病史、日常活动能力、感知和沟通能力等五个维度,综合评估生活能力状况。能力评估分为初次评定、变更评定、期末评定和复核评定等四种类型,老年人对评定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复核评定。服务机构再根据评估结果,为不同老年人提供符合其自身康养需求的专业照护服务。为确保评估评定过程的公正精准,失能等级评定采用信息化管理,将采集到的信息录入系统,通过“云数据”进行综合计算,最终得出老年人的失能等级。实施统一评估标准以来,累计受理评估4.8万人,完成评估4.36万人。目前,符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有39976人,其中属城镇职工的有10032人,属城乡居民的29944人,有效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问题。 三、聚焦专业能力,统一服务机构认定统一。从源头上把好专业护理服务第一道关,规定凡是给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护理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医疗护理的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以及其他企业或社会组织,申请开展长期护理服务的,全部实行准入制,统一纳入定点服务机构协议管理。申请签约的机构除了要建立规范的长期护理保险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内部业务核算制度外,还要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长期护理保险知识培训,经办工作人员要通过业务能力测试。服务机构纳入定点服务协议后,由承保长期护理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为定点服务机构统一配备符合长期护理保险结算、监管、服务等要求的信息系统,并与社保系统协同联动、对接数据,实现全市共享互认。从制度设计上,实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套制度闭环管理”,切实保障失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体现长期护理保险的基金效益。 四、聚焦资金效益,统一结算支付标准。切实加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管理,从清洁照料、睡眠照料、饮食照料等方面确定了27个老年人高频护理服务项目,并全部实行项目化精准管理,根据机构护理和居家护理不同类型,明确不同的基金支付比例。定点协议服务机构对本机构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全部实行收费公示,根据失能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护理需求,制定详细的护理服务计划,确定基础服务项目和按需服务项目。服务机构提供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服务的,以床日标准为服务计价单位;提供定期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的,细分实施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护理以次为计价单位、常规护理以每30分钟为一个服务计价单位,每次实际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60分钟。每月初,各机构生成上月长期护理服务费用清单,向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结算支付基金,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全部通过系统自动复核结算。截至目前,已累计支付基金约4.93亿元,完成结算约50万人次,有效缓解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支付压力。 五、聚焦全面保障,统一政策待遇衔接。整合“政府+保险+社会+家庭”资源,发挥长期护理保险“大数法则”效益,有推动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政策互补,待遇梯次保障,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借力城市大数据平台,强化职能部门的政策衔接,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纵横多跨协同、信息共享互认。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实行重度失能人员医疗费按床日支付的办法,一方面合理控制医疗机构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引导老年患者形成“医养有别”的就医观念。对低保、低保边缘老年人符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又符合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补贴申请审核通过或符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次月起,可以按居家或机构分类享受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每人最高可以享受标准分别为每月500元和1656元。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扣除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在标准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和项目清单内其他28项服务由养老服务补贴保障。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实施,激活了一批多元化、个性化均衡发展的养老服务市场,打造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破解了一些市场供应不足等长期性、根本性的社会养老问题。老年人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一些满足入院指征、患有老年慢性病并发症等疾病的重度失能老年人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得到控制。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人均年住院次数从1.39次下降到0.96次(下降31%),人均年住院医保基金支出从21914元下降到15027元(下降31.4%)。 目前,嘉兴全市83家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并开展居家上门护理服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和养老护理领军人物。2021年,全市共有3名养老护理员荣获“浙江青年工匠”荣誉称号,新增康养联合体14个,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近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