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桐乡实践① | 中度失能老人每月享受一次免费护理!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叫做"失能老人",丧失自理能力到一定严重程度的,我们叫重度失能老人。在嘉兴地区,因为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度失能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基本护理服务。去年开始,桐乡更进一步,把中度失能老人也纳入护理服务范围。目前已经有1800多名中度失能老人享受到每月一次的护理服务。今天开始,新闻综合频道推出《居家养老桐乡实践》系列报道,先来看第一篇。
桐乡市屠甸镇恒丰村,护理员冯礼彩来到中度失能老人金月琴的家中,为她做护理服务。金月琴老人今年84岁,身体不好,已经住院三次,平时是女婿照顾她。女婿要去田里干活,还要去镇上打点零工,除了给老人准备好饭,其他方面就照顾不过来了。女婿赵玉堂说,我自己很忙的,家里一个人做,又要去外面赚几个钱,又要在家里干,一个人干不了,没有功夫的。金月琴老人说,屋里没人弄,女儿已经去世了。护理员给金月琴老人洗头、剪指甲、洗脚。金月琴老人告诉记者,阿姨弄得很干净。女婿赵玉堂说,肯定好的,帮我做掉一点总归好点,我就不用弄了,老人待在这里也舒服一点。护理员冯礼彩说,这是今年第三次来为金月琴老人服务,每次来,老人都很开心,他们都很客气的。 失能老人就是没有了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失能老人经过申请,通过评估,可以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的护理服务。但像金月琴这样的老人,属于中度失能,虽然无法享受到长护险的护理服务,但是当地决定把这一类老人也纳入护理服务范围。 桐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科科长李红根说,我们通过各个方面的资金支持,比方说慈善基金,福彩公益金等筹集资金,用这笔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由社会组织为这些老人提供服务。这个项目叫阳光行动护理计划。之前民政部门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调查到底有多少中度失能老人,建立数据库,经过评估后制定服务计划。桐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科科长李红根说,我们制定了一个服务清单,老人可以从这个清单里面进行选项。同时还制定了一个服务标准,比如洗头、剪头发、护理等都有一个标准的,服务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来进行服务。 阳光行动护理计划由民政局指导监督,具体提供服务的是爱家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这是一家民办非盈利企业。有80多个护理员,设立七个服务站点,覆盖桐乡全市11个镇和街道,提供23项护理服务。每月服务一次。爱家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媛媛说,我们的护理员基本上是各个站点,各个乡镇上面招聘的,我们会就近派单。 我们也定期对他们进行一个考核,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屠甸服务站有六个护理员,护理员上门服务的情况,站点负责人都掌握。屠甸站点负责人陈余芳说,哪个老人在哪里?这边都查得出来。中心负责人张媛媛说,特别是农村,有的老人一年都没洗过一次澡,有的老人脚指甲嵌到肉里,走路都痛。护理可以提高这些老人的生活品质,同时也能教会老人家属一些护理常识。桐乡梧桐街道环北新村,陆老太有糖尿病,并发症已经五年,躺在床上不能自理。护理员上门,家属也在边上帮忙。陆老太的女儿於阿姨说,照顾这样的老人,我们挺累的。有他们帮助我们轻松多了。学会了很多,看他们做,好像这方面我们也懂了,学着也会做做了。 桐乡市民政局社会救助与养老服务科科长李红根说,上门去服务的同时,把这些服务的知识传递给老人,传递给老人的家属子女,让他们也掌握护理方面的一些知识,对全社会来讲都是一件好事情。阳光行动护理计划一年列一次计划,从去年以来,桐乡已经累计有1800多名中度失能老人享受到护理服务。爱家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媛媛说,老人的情况是随时变动的,有一些老人可能情况恶化了,然后需要住院或者有一些去养老院,甚至于有一些申请了长护险或者去世了,还有一些老人的情况会好转,比如说慢慢康复起来了,然后自己自理能力都恢复了,这些也有的,所以我们这个阳光服务的老人,一直是在不停往上增补的。 如果是当地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部分丧失自理能力,但又达不到重度标准的 ,可以向村里和社区申请,如果是中度失能的老人,就可以享受每月一次的免费上门护理服务。 来源:禾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