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临时救助工作的主要做法、面临问题及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海盐县民政局多举措扎实做好临时救助工作,截至8月已累计临时救助97户292人31.76万元,帮助困难群众有效解决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切实兜实兜好困难群众救助保障网。
一、主要做法
一是完善制度,筑牢应急救助防线。规范临时救助申请审批程序,全面建立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应急性功能,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为筑牢社会救助体系最后一道防线增添新的有力举措。
二是主动发现,形成救助工作合力。建立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快速响应机制,依托“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长、专职救助社工、网格员、微网格员的作用,强化网格化管理,当好调查员、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主动发现有“救急难”需求的家庭,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
三是专项治理,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由上至下及时广泛动员、明确职责任务,强化问题导向,开展以低保政策落实情况、特困供养人员服务落实情况、临时救助政策落实情况、疫情期间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社会救助资金监管情况、专职救助社工配备管理情况以及救助工作作风情况等七方面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排查,实行问题清单销号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程序更加规范,发放更加及时,监督更加有力,群众更加满意。
四是扎实管理,做好流浪人员救助。针对该类求助群众来源渠道广、健康状况难料、居所流动不定的特点,强化防控时期与公安、综合执法、卫健等部门救助联动,确保在盐流浪乞讨人员疫情期间不失救。截至8月,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6人次。其中:流浪精神病人入院救治152人次,临时救助自行离站2人次,跨省护送1人次,省内护送1人次。数字城管和社会应急联动工作及时到位,接单受理40起,均圆满完成。
二、面临的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在落深落细落实临时救助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群众对临时救助政策了解不全面等现象,基层帮扶救助对象的主动性与及时性不够,与“应救尽救”的工作目标有差距。
二是急难型救助总量偏低。基层对“先行救助”、“简化程序”等急难型救助政策执行中的风险顾虑较多,救助数量和资金相对不多。该县今年急难型救助3户1.31万元。
三、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宣传册等手段,广泛宣传临时救助政策,使困难群众了解临时救助政策及申请审批程序,不断提高群众对临时救助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二是强化精准高效救助。加快建立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制度,优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流程,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实施项目化救助,激发救助对象脱贫减困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强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完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系,规范救助程序,加大寻亲力度,探索滞留人员救治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