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三个三”助推城乡社区减负增能强基

发布日期:2019-08-21 14:4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桐乡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三服务活动要求,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一关键症结,系统施策、精准发力,既做好为基层松绑减压的减法除法,又做好提质增效的加法乘法,切实为村(社区)基层减负增能,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担当作为,以务实的作风集中精力服务群众,促进村(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上半年,该市有3个城乡社区和5位城乡社区工作者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有6个村和2位农村社区工作者被省民政厅评首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和首批省级农村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梧桐街道桃园村三治融合农村社区治理新思路登上《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屠甸镇荣星村作为创新治理 振兴乡村的典范登上央视《焦点访谈》等等。

一、立足顶层设计,构建减负增能强基助推器

一是精心谋划,制度引领强部署。研究制定《中共桐乡市委办公室关于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若干规定》,围绕大力精简文件简报、统筹压缩各类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与评比创建活动、严控管好镇(街道)涉村(社区)职责事项、机构牌子、制度上墙和政务APP(公众号)、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实效等5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减负措施,确保今年下发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变。制定《村(社区)减负工作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明确部署。

二是团结协作,明确职责强保障。成立市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级领导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明确各部门职责:市委办公室负责工作台账的清理工作;市政府办公室负责政务工作APP(公众号)的清理工作;市督考办负责考核督查、创建评比的清理工作;市民政局负责职责事项、机构牌子、上墙制度的清理工作。各镇(街道)负责辖区内七多问题的清理工作。

三是把脉开方,对症施策强治理。为了能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市民政局重点梳理了《桐乡市城乡社区为民服务一本通》,绘制了《桐乡市基层减负工作施工作战图》,分发到各镇(街道)村(社区)。一本通涉及相关部门事项办理内容、办事流程、村(社区)证明类盖章目录、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14个大项44个小项。施工作战图明确了村(社区)牌子规范要求、上墙规范要求、服务事项和盖章证明规范要求,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在便民服务中心对办事流程、服务事项以及盖章证明目录进行公示公开,可根据村(社区)工作实际进行内容调整和汇总。

二、立足分层推进,构建减负增能强基孵化器

一是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工作落地。429日,该市召开三服务活动推进会,基层减负组在会上部署了基层减负重点任务,明确了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河山镇堰头村作为全市层面的试点。试点村(社区)严格按照上级基层减负文件精神,以一本通作战图为指引,突出功能需求导向,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等措施,从清理规范机构挂牌、上墙制度、职责事项等入手,经过20多天的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减负效果,两个试点村(社区)共清除了62块牌子,清理上墙制度36块。实现了机构牌子规范化、服务事项清单化、盖章证明目录化,并进一步推进其他四多现象整治。524,召开全市基层减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参观试点样板、听取经验介绍后,在全市层面全面铺开。

二是严格时限,明确阶段目标任务。此次基层减负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3-6月):完成城乡社区减负各项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第二阶段(7-9月):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第三阶段(10-11月)开展减负清理工作回头看,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把此项工作作为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举措,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力量对本区域内的村(社区)进行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完成质量。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共清理摘除对外挂牌(竖牌)422块、室外标识牌635块、室内功能室标牌2526块、上墙制度1527块、涉村(社区)事项76项、整合宣传阵地238个。6月底,市民政局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考评室和市三服务活动办督查指导组对村(社区)基层减负工作开展随机检查,同时也迎来了嘉兴市级对该市的检查抽查,全市村(社区)挂牌清理工作全部到位,针对检查出的个别细节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落实。

三、立足长远发展,构建减负增能强基加速器

一是突出特色,搭建三治融合社区治理平台。以一约两会三团为抓手,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社区治理体系实践。美丽有约营造美好社区项目为载体,扎实推进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当前,该市211个村社均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并推出楼道公约、小区公约、广场公约、商圈公约等一批特色化自治公约,打造符合当地人文习俗的三级公约体系村言社语引导规范居民言行。全面推进两会(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建设,召开全市乡贤参事会培育发展现场推广会,结合村社民主协商制度,指导村社两会参与社区治理,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全面提升村社治理水平。以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为抓手,完善志愿者组织体系、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道德评判体系,打造党群服务中心”“法治小院”“文化礼堂等为代表的服务平台。

二是打造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扎实开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规范提升工程,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6月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484个;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888个,平均每个城市社区22.3个、每个农村社区12个;登记注册社工机构22家,社工站164个。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爱心帮扶、矛盾化解、治安巡逻、社会教育、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涌现椿熙堂社会服务发展中心、彩虹家庭社工师事务所等一批知名社工机构及乡贤参事会、麻花议事团等一批品牌社区社会组织,还成功打造了梧桐义工”“慈善义工”“小梧桐等志愿服务品牌。乌镇管家”“服务+治理创新实践,成为全省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的品牌和亮点。

三是注重专业,发挥社工人才社区治理作用秉持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理念,以内培+外引为抓手,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举办桐乡市首届城乡社区治理论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工培训考试,组织村(社区)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干部的专业技能。今年有65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工考试,占报考人数的30.8%。目前,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持嘉兴和全国社工证人数735人,占全市专职城乡社区工作者的56.7%。开展桐乡市第二批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推荐选拔活动,评选出桐乡市级10位。目前,该市共有社区工作领军人才省级3位,嘉兴市级8位,桐乡市级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