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三社”工作和谐互动服务群众
本报讯 成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全面指导全县社会组织规范运作;25个“和谐社区”全面建立社会工作室,配备持证社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今年初以来,根据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海盐县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三社”品牌建设,呈现出一系列特色和品牌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夯实社会基础。
社区是“三社”工作的基石,围绕固品牌、强体系、壮队伍,海盐县着力推进城乡社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阳光村(居)务”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居民参与自治的公共平台和群众工作网络。目前,全县30%的城市社区和20%的农村社区达到和谐示范社区标准,70%的城市社区达到市级居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正在申报阶段。
为培育活力社会组织,今年9月,海盐县成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为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能力建设、信息交流、成果展示、政策咨询、项目指导等一站式便捷化服务。同时按照“1+9+X”社区社会组织组建模式,在每个社区建立若干个基本型和特色型社会组织,注意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倡导志愿服务,发动社区党员干部和有一技之长的居民等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有900多家,初步形成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群众,群众参与志愿者的良性发展态势。
社工是“三社互动”的纽带与催化剂。海盐县积极探索专业知识普及、学历教育、职业评价、继续教育相结合的“菜单式”培养体系,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今年初以来,先后组织150多人次专业社工参加继续教育;有10人通过全国社工资格考试;有22人报名参加嘉兴市社工资格考试,有101人去年参加市级考试今年通过资格评审。目前,全县持证社工已达190人,基本实现一村(社区)一社工的目标。据介绍,今年,海盐县在城市社区干部招聘中,专门设置4个社工岗位,已招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15人充实到社工机构、社区、民政系统等领域。
目前,“三社”和谐互动局面在海盐全面形成,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在社工进社区方面,全县基本实现了一村(社区)一社工的目标,25个和谐社区均设立一个社会工作室,完成全年目标的100%。在社会工作进社区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方法与技巧开展工作30项,直接提供专业服务6000多人次,受众人数4.5万多人次。在社会组织驻社区方面,全县300多家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分为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区文体团队两大板块,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广场舞协会,已组织各项展示赛、比赛等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