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殡仪业观念缓慢改变

发布日期:2012-06-11 10: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路透社浙江嘉兴6月7日电】浙江嘉兴的曾亮亮(音)刚一宣布自己的工作设想,就受到全家的强烈反对,尽管这个行业一学成毕业就能上班,而且薪水不低。

他想成为一名殡仪业人员,这在很多地方是个不错的工作,但在中国一般人却不愿干,因为传统观念对死是很忌讳的,很多人不愿意接近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认为这会带来厄运。

但曾亮亮代表了新一代年轻自信的殡仪业者,他们希望打破千百年的禁忌,为这一行业赢得社会的接纳,他们说,自己帮助逝者及其家人,让他们的最后离别得到尊重。

与死有关的迷信观念现在依然很重,很多中国人都忌讳4这个数字,因为与“死”谐音。而且与死有关的话题也是让人忌讳的。但作为一个行业,它却日益壮大。中国殡葬业的年度报告称该行业年价值可达2000亿元人民币,而且它是中国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之一。

全国有四个主要的技术学校提供殡仪专业课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就是其中的先驱,早在1995年就开设了殡仪专业。据介绍,目前全国每年有1500多名学生进入这一专业,对那些希望能找到有保障工作的人来说,这个专业日益吃香。

殡仪专业的课程需要3年来完成,在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在假期到各地的殡仪馆去实习。

据介绍,在中国一线城市,殡仪专业的毕业生月工资在4000到5000元左右,比一般毕业生的平均工资要高一些,而且他们一毕业就肯定能找到工作。

通过在课程中学到的防腐、化妆和礼仪等知识,曾亮亮感到新一代的殡仪业者显示出了对逝者更多的尊重,因为他们对遗体有了更精心的照料。

新一代从业者在化妆上会下更多工夫,希望能让逝者的容貌更接近生前。

不过,培训也不是没有障碍的。另一名学生崔文超(音)就说出了很多学生的普遍感受,即第一次接触真的遗体时会不知所措,尽管以前在人体模型上练习过很多次。

“摸上去是冰凉的。我从没想到会那么凉,心理上没有准备,”22岁的崔说,“并不是害怕,而是那样一种情感,认识到生命的逝去就是这样。”

尽管有许多付出,但殡仪业者还是要面对强烈的社会偏见。许多人面临着朋友和家人要他们换工作的压力,其他一些人则很难找到结婚对象。

改变将是缓慢的,但业内人士说,他们希望年轻人的加入有助于改变大众的观念。

“按照传统,老一辈会说这个职业只适合那些没结婚、没孩子也没其他选择的人来做,”来自台湾的教师林雷杰(音)说,“我们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来从事这个职业,让他们告诉其他人,没什么可怕的。”
 
 
来源:《参考消息【路透社浙江嘉兴6月7日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