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有序推进“营改非”助力“双减”落地见效
全市“双减”工作部署后,平湖市民政局结合工作职责,积极谋划,认真贯彻落实,有序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改非”登记工作稳妥实施。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主动与教育局对接,收集全市核发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和名单,动态掌握初步有意向转登为非营利性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走访校外培训行业协会和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机构发展规划。同时,对7家登记注册在民政局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业务范围、年检评估和财务审计等档案资料全面梳理,逐个建立电子台账,为下步工作开展需要做好必要准备。
二是加强对接,明确规程。加强与嘉兴条线的对接,及时将相关部门涉及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具体界定、设立转登专窗开展“一件事”联办和校外培训机构关注的最低注册资金标准等问题建议向上反馈。并根据现有的《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指引》,组织人员梳理业务流程和示范文本,编制业务办理指南。
三是规范登记,强化监管。严格落实“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政策要求,暂停受理校外培训机构业务范围变更事项。对已在民政局登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求补签事先告知书和捐资承诺书,推动修改章程。结合“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工作,协同教育局对3家名存实亡的僵尸型培训学校落实注销指导和监督。
四是加紧培训,提升服务。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线工作人员,开展“营改非”登记方面的专题培训,全面掌握最新政策文件要求和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准确回答相关申请人业务咨询。同时局领导召集条线人员,要求在“营改非”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转登审批无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