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才4块,住再偏远的农村老人也能点这份“惠老外卖" 迎重阳•暖人心
最便宜才4块,住再偏远的农村老人也能点这份“惠老外卖“
迎重阳·暖人心
桐乡是个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平均4人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桐乡又是一个很温暖的城市,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老人,不管是民政部门,还是镇(街道)和社区,都竭尽全力伸手相助,尽可能让老人生活方便和舒心。
你能想象在农村的老人吃饭也可以“点外卖”?今年下半年起,全市所有村(社区)实现了惠老助餐配送服务全覆盖,住再偏远的农村老人到了饭点也能收到热腾腾的饭菜。
送上门一顿饭才4块
“奶奶,饭来了哎!”早上刚过11点,送餐阿姨就敲开了崇福镇茅桥埭村的吴仁龙老人的家门。“今朝吃排骨和豆芽,饭给你们加量了。”奶奶朱玉娥接过两份饭菜,热腾腾的。
吴仁龙今年92岁,老伴89岁,平时跟儿子生活一起。但白天儿子媳妇要外出工作,有时媳妇出门前简单准备点热电饭煲里,有时朱玉娥自己烧个蔬菜将就下。
前阵子吴仁龙摔坏了腿下不了,朱玉娥身体也不好,吃饭更是个事了。7月,村里开始送餐上门服务,儿子赶紧给老俩口预约了1个月的饭菜。
虽然每人一餐只有4元,但农村老人还是舍不得。一段时间下来,老人观念也有了改变:“现在政府真的是好,有肉有菜量也足,送上门吃得好还方便,子女也放心,划算的!”
送餐还救了两回人命
留良村的郭敬仪老人今年97岁了,8月一天,送餐的谢阿姨像往常一样给郭老太送饭。
“平时老太太都会在客厅等我,今天咋不见人?”谢树英嘀咕着,找了一圈发现倒在了地上的郭老太。谢阿姨赶紧联系到郭老太的女儿和旁人帮忙。
事后,谢老太家属非常感激:“赶到时我妈手脚都冰冷了,要不是这次送饭真的‘拆烂污’了。”
郭老太眼睛看不见,自那以后谢阿姨每次送饭都会把饭亲手送到老人手中,并帮老人拿好筷子,看到老人吃上饭,才会安心离开。
这样送饭救命的故事还不止一次。很多时候,送餐阿姨们都会和独居老人嘘寒问暖聊两句。因为老人跟送餐员的“社交”,简单几句话,成了老人所有的交际。
这一切都源于一项服务
2019年,桐乡启动了“惠老助餐服务”项目,各镇(街道)都确定了相应的餐服务定点单位,老人可以选择就近到助餐企业或老人食堂吃饭,也可以通过居家照料中心送餐上门。
跟外面普通快餐相比,助老餐十分实惠,60岁以上老人就能享受公益价,一荤一素不超过10元,一荤二素不超过12元。菜色方面,也常推陈出新,荤菜一周不重样。
如果是高龄(80岁以上)、空巢、低保、失能失智的老人还能享受特惠价,市镇两级每人每餐补助6元(4元为餐费补助、2元为配送费补贴)。
不过这样的大好事,生活在偏远农村的老人享受起来有点难,主要在于配送人员和经费解决乏力。
解决助餐服务“最后一公里”
全靠政府挑担子,或者全由经营者进行市场化运营,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今年以来,随着全市所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运营,区域化管理使得惠老送餐向下延伸有了可操作性。
像崇福镇区、芝村片、上市片的居家养老中心由椿熙堂托管,虎啸片和留良片由上海福寿康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社托管。
今年7月开始,全镇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向老人开展送餐,助餐公益价在8元至11元,每日配送服务在300份左右,多点的一个村每日有40多份。
引入爱心企业嘉兴市新都控股有限公司,每份配送餐补助1元。
福寿康的相关负责人胡仿明说:“订餐老人采用包月交费的形式,也有个别是随吃随订的。"他们联系了两家饭店,每天由饭店送到各居家点,再有工作人员挨家送到老人手中。
不管助餐人数多少还是路有多远,只要有老人需求,一律满足他们的要求。
下一步,民政部门也将加强对各服务机构的监管培训,出台奖励机制,建设中央厨房,通过标准化运营控制菜品和成本,让桐乡老人吃得方便吃得营养吃得放心。
为这样贴心的服务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