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站为流浪乞讨20余年的精神病人成功寻亲温暖团聚
自2019年“三服务”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民政局出实招、下力气解决基层群众,特别是流浪乞讨人员的实际困难,积极指导市救助站成功帮助22名流浪乞讨人员温暖回家;其中一名离家20多年流浪在外的精神病人寻亲之路尤为不易。
今年6月29日,市救助站接收了一名脾气暴躁、蓬头垢面、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男性流浪乞讨人员,工作人员初步判断为疑似精神病人,按照相关规定,连夜将其送到市康慈医院检查治疗,经治疗受助人员状态趋于稳定。住院期间,市救助管理站多次派工作人员到医院看望受助人员并尝试与之沟通交流,但都未果;后通过采集DNA和人像比对发现,该男子曾在2015年3月接受过市救助站救助。
工作人员调出当年的救助档案,查到该男子的家乡在离嘉兴19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积极联系当地救助站和公安后,都查找不到任何结果。市救助管理站又联系当年将该男子送来的建设派出所和此次送来的城南派出所,一起查找他的户籍信息,但都是“查无此人”,一度使得寻亲甄别工作陷入了僵局。
为帮助受助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市救助管理站想方设法采取了不同的寻找方法,仍然没有进展;最后,会商后决定采取倒推法寻亲试试看,按照当年留下的地址,不厌其烦地多次与毕节地区救助管理站和公安部门联系,努力通过当地协查受助人员的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8月下旬终于有了好消息,在贵州省纳雍县曙光乡法泥村找到了他的家人。当市救助管理站联系他的家人要护送该男子回家时,他的家人十分激动,连声道谢,直接表示要亲自来嘉兴接他回家,因为20多年来,他的家人并未放弃对他的寻找。
今年以来,我市各救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滞留人员信息台账,组建专业寻亲服务队伍,主动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借助全国人口信息系统、人像比对系统、DNA信息库、失踪人口及全国打拐信息库等大数据比对技术开展寻亲服务;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系统和今日头条推送及不定期在《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报刊上发布寻亲公告等多种形式,共帮助22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受助人员寻亲成功、温暖回家,体现了“民政人”拳拳的爱民为民之心。(社会事务处)